断桥镇法宜村:头花蓼喜获丰收,“金草”铺就幸福路

日期:2025-10-14 18:30

来源:关岭融媒

浏览量:0次

字号: [ ]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断桥镇法宜村,连片种植的头花蓼迎来集中采收。村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收割、捆扎与晾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繁忙与喜悦,构成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金色画卷。

法宜村的田间地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张青华正抓紧晴好天气采收头花蓼,只见他手起刀落,利落地割下植株,动作娴熟而连贯。这一株株不起眼的“杂草”,实则是他增收致富的“金枝玉叶”。

“我今年种植头花蓼,得到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收割一半,有一万余元的收入,还有一半没有收,加上得到政府的补助,加起来有七八万元的收入。相对来说,比种玉米的经济收入强。”断桥镇法宜村村民张青华告诉记者。

正午时分,阳光正盛。在法宜村的道路两旁、农家院坝,随处可见一堆堆正在晾晒的头花蓼。

“去年我家种了11亩,我们只采收了一部分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我们都觉得比栽玉米划算,因此对头花蓼种植的兴趣比较大。”断桥镇法宜村村民龙兴亮说道。

为解除群众“销售难”顾虑,法宜村引入企业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这一举措让头花蓼种植从“有风险”变为“零风险”,真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

“我们今年是第二年发展老百姓种植头花蓼。通过提供种苗,老百姓种出来后按保底价回收,去年的保底价是2.5元一斤,今年我们给老百姓涨了五毛钱,3元一斤,让老百姓种得放心。目前,这款头花蓼需求量比较大,今年还有500多吨的缺口。”贵州捷诚瑞峰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虎介绍道。

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效益,法宜村还探索出“头花蓼+果树”套种模式,既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又让头花蓼自然抑制杂草生长,节省果树管护成本,实现“一亩土地两份收入”。

可靠的收益保障点燃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如今,法宜村参与头花蓼种植的农户占比已超50%,从“要我种”到“我要种”,头花蓼种植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

“今年我村依托到户奖补项目,一共种植头花蓼2500余亩,预计总产量达1000吨以上,累计发放补贴460余万元。”断桥镇法宜村党支部书记张青海告诉记者。

昔日不起眼的头花蓼,如今在法宜村的田野里绽放出“致富花”。通过大力发展头花蓼种植产业,法宜村不仅种出了名副其实的“金草”,更铺就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幸福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群众为中心,巩固好现阶段头花蓼种植基础,同时抓好头花蓼与蜂糖李等果树长短结合的种植,打好以短养长基础,助推全村产业发展。”张青海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