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2021年市下达我县至少培育10户农产品深加工类纳入规模以上统计。为贯彻落实好市级下发的目标任务,我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按照“一季度入规1户、二季度入规3户,三季度入规4户、四季度入规2户”的分配方式开展工作。一季度已入规农产品类加工企业1户,即贵州黄牛集团关岭自治县有限责任公司。
二、经验做法
(一)坚持领导推动与部门联动并重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中共关岭自治县委办公室 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岭自治县2021年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类规模以上企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县办发〔2021〕9号),成了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分成五个工作组,细化工作职责、明奖惩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分别领衔5户目标企业,明确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截至目前,针对目标企业已召开大小专题会、实地调研、座谈会、调度会2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问题多个。二是建立企业联系机制。坚持县级领导、重点部门联系企业制度,“一对一服务团队”,全面落实“减负增效”各项政策,确保企业稳健经营、满负荷生产。由县工信局、县统计局、县税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分别明确1名分管领导直接组成一支企业服务协调队伍,靶向解决企业个性化问题。
(二)坚持宣传引导与政策激励并行
一是加大正面宣传。针对企业融资难、经营难、配合度低等问题,组织各部门专题研究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积极正面引导,转变企业观念,提升企业配合度。二是加大企业奖励力度。出台了《关岭自治县关于高质量开展2021年“工业倍增”专项行动的企业奖励扶持措施》,对新入规企业按入规时间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三)坚持梯队培育与入库指导并进
一是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按照“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对已经入库进规的,重点抓好企业的生产和扩能,不断培育壮大一批;对接近入库标准的,重点培育,及时申报入库一批;对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标准的企业、个体户,积极引导转为企业法人,不断培育发展一批;对于新建或新成立、招引的企业,做到及时发现、动态跟踪一批。二是强化入库申报指导。严把材料审核关、数据质量关和企业申报关,对入库企业的形象打造、证照办理、财务税务资料和批复备案文件等进行重点指导,确保实现扶持培育一户、入库进规一户。
(四)坚持要索保障与优化环境并举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做好生产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地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银企”对接,努力为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3月17日,组织县内农产品加工类企业、相关部门、县内各大银行负责同志召开政银企对接座谈会,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给企业和银行之间搭建桥梁。一季度以来,帮助贵州岭岭瀚海食品有限公司协调生产用电问题、帮助贵州鼎玥工贸有限公司协调新厂址用地问题、帮助贵州天瀑龙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协调贷款问题等。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部门对企业入库工作的重视度及配合度有待加强
如何发现企业,如何知道企业达到规模标准,这就需要部门间的通力配合,仅靠一两个单位是做不好工作的。一是市场监管部门应按月及时向统计部门和工信部门通报新注册企业;二是税务部门应按月及时向统计部门和工信部门通报新纳税企业的税收上缴情况,通过企业的税收情况了解企业是否达标或准达标;
(二)企业入库意愿不强
企业入库意愿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怕增加工作量。统计制度规定,上规入库的企业,需上报定期统计报表(月报)和年度统计报表(年报)到统计部门,这无疑给企业带来工作量。二是怕增加税收。按照《统计法》规定,纳入统计报表报送企业要如实填报报表,企业如实填报,怕增加税收,不如实填报怕被统计部门查处。
(三)企业基础薄弱。
一是企业申报入规涉及的资料多,标准要求高,审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些联系包保的县领导没有深入研究企业入统工作的新政策,对入统工作缺乏主动性。未能按照要求提供相关作证材料,直接影响企业申报入统。二是部分企业无完善的会计制度,企业无法提供相关印证资料(原材料出入库单、产品出入库单、转账凭证、银行流水等)证明已达入库条件。
四、工作意见及建议
(一)加强对目标企业的服务力度。针对目标企业存在的不同类型问题,要抓紧提出解决方案,明确帮扶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等等,及时给予答复和信息反馈,确保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畅通,便于互深化理解和相互之间顺畅有效配合。
(二)加强督导问效。县委督察督办局要针对问题清单加强专项督导,确保问题解决和工作推进紧凑高效。
(三)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往往企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在问题解决和企业帮扶过程中,两办要发挥好居中调度协调的作用,统筹调配资源,协调部门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