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龙:扎根乡村教育的一束暖光
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永睦小学的校园里,有个身影每天穿梭于教室、操场与办公室之间。他用执着与坚守,把青春和热情都酿成了乡村孩子成长的养分,成为学生口中的“大朋友”、同事心里的“主心骨”——他就是优秀教育工作者、永睦小学校长杨子龙。

初见杨子龙,他正站在讲台前授课,声音洪亮如钟,手中的课本似有魔力。一个个融入当地民俗的趣味小故事从他口中流出,原本枯燥的知识瞬间鲜活,牢牢刻进学生心里。
“我始终以‘四有三者’好老师作为标准,以打造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目标,把每一位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教育,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杨子龙说道。
作为语文老师,他最懂乡村孩子的需求。为了让课本“活”起来,他把花江的山水风光、田间趣事搬进课堂;课后的教学楼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陪着学生看书、蹲在课桌旁讲题,耐心得像春雨润田。
“我对杨校长印象深刻,他特别关心老师、关心学生,每次在我们上下学时告诉我们要注意安全,向我们普及交通和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他还带领我们打理自己的科学种植基地,有时还会去巡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入教室辅导同学做作业。”学生吴媛媛告诉记者。

在同事眼中,杨子龙不仅是教学上的“带头人”,更是生活里的“暖心人”。永睦小学有不少年轻教师,初到乡村任教时难免会有不适应,杨子龙总是主动关心他们,手把手分享课堂技巧和班级管理经验;还会带着年轻教师熟悉当地环境,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他的影响下,学校的教师团队凝聚力越来越强。
“杨子龙校长有着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业务能力,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能保持谦虚谨慎、尽职尽责、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有他在,大家心里特别踏实。”该校教师锁雪琴说道。

作为校长,他的管理既有“硬度”也有“温度”。以制度为基,他结合教师意见修订规章,让“公办强校”“校校合格”落地见效;凭特色破局,他依托象鼻山打造智慧文化通道,建起劳动基地让学生亲手耕耘,用“文育并举”托起乡村校园的活力。
“管理的关键在于‘权责清晰’与‘以人为本’。明确管理层级的具体职责,让每个岗位都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制度修订也会充分倾听教师声音,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灵活调整,避免‘一人决策’的局限,这样才能让各项工作高效、顺畅推进。”杨子龙表示。
如今,面对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杨子龙又有了新目标: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家校联动。“要借着数字化的东风,让学校迈上新台阶,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他的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市委深改项目学校和数字化建设项目学校要求,以数字化建设推动教师成长,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同时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推动学校向更高、更远的台阶迈进。”杨子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