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花椒产业铺就治荒富民新路径

日期:2025-07-09 20:12

来源:关岭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0次

字号: [ ]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花江镇以花椒产业为核心引擎,通过“生态治理+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构建起集生态修复、规模种植、产销对接于一体的完整链条,走出一条治荒与富民并重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在花江镇坝山村,花椒种植户曾德春正穿梭在花椒林里查看花椒生长情况,修剪病弱枝桠,确保每株花椒树都能充分吸收养分、健康生长。

“原来我们坝山村主要种植玉米,因为石漠化严重,所以收成一般。后来,得到政府支持,大家开始改种花椒,并把花椒管护起来,现在我种了75亩地,一年能卖二十万元左右。”曾德春告诉记者。

曾德春从2000年开始种植花椒,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参加各级组织的花椒种植管护技术培训,他逐渐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修建了自己的花椒加工厂房,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种植花椒收入还是不错的,现在我修了厂房,买了设备,买了车,生活越过越好。下一步打算把土地改良成梯地,用野花椒嫁接,把花椒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扩大种植规模。”曾德春说道。

回溯往昔,花江镇近四分之三的土地石漠化程度超80%,山高坡陡、干旱少雨。为破解困境,镇党委政府多方考察,发现花椒耐旱、根系发达,既能固土护坡,又有可观的经济价值,遂将其定为治荒富民的主导产业。1992年起,花江镇党委政府通过坡改梯工程搬石造地,兴建小水池解决灌溉难题,并组织干部入户宣传,带领群众到各地学习花椒种植技术,让“种花椒能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搬石造地坡改梯工程从1992年开始,1995年结束,改造了2万亩左右的坡改梯,兴修水池600多个,解决花椒在枯水季节的用水问题。”花江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任世超介绍道。

目前,花江镇通过“政府+公司+农户”模式,引进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花椒,彻底解决销路难题。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2万亩,带动1750户9670人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水利设施,扩大滴灌灌溉面积,加强品牌保护,申请地理标识认证,发展花椒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同时探索农旅融合,让石漠化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任世超告诉记者。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将乡村振兴与石漠化治理深度融合,以“光”“林”“草”“水”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石山”变“金山”,百姓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过治理,关岭县石漠化面积从72855.2公顷减少到25490.1公顷,面积减少65.01%,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接下来关岭将以新国发二号文件为契机,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乡村绿化美化、低产低效林提质改造、林下经济发展等项目,积极谋划,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和造林绿化成果。”关岭自治县林业局营林种苗服务中心工作员曾祥位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