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 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3-26 20:33

来源:关岭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0次

字号: [ ]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当前,低空经济持续升温,在中航工业、省人社厅和花都区帮扶下,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大胆探索低空经济发展路径,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借低空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实现县域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飞桩、直线飞行都是我们以后作业应用当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操作……”在关岭自治县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教练员正手把手指导学员进行无人机操作,水平八字、无人机自旋360度……学员在教练的指示下完成各项实践操作,通过理论学习与现场实操,了解掌握无人机悬停及飞行技巧训练、飞行航线规划设计、飞行“八字”训练、安全检查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

“我们是做农业种植的,在遇到山区路况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植保机直接进行吊运,能更好地节省人工。”来自断桥镇的种植户潘雨说道。

“能来免费学习无人机操作,为自己增加一项技能,这个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以后无论是应聘相应的工作,还是自己买机器来进行农业生产或者是在工地上进行吊运施工都是可以的,这个培训很有必要。”来自岗乌镇的群众杨飞贤收获满满地表示道。

“我们现在培训的是终极技能等级班,培训时长是15天,按照学习计划,大概在参加培训10到12天左右,学员基本就能够初步应用航拍机、行业巡检机以及植保机。再通过2到3天的时间,对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就已经能达到行业从业技能要求了。”关岭自治县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无人机培训教师黄海培介绍道。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在“低空+农林作业”方面,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积极探索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全县油菜进行叶苗追肥、病虫害防治等作业,在有力帮助农民减少劳动力的支出和农药使用的同时,发展培育一批经验丰富的农民飞手,解决群众依靠传统劳力就业难问题。截至目前,关岭共开展无人机驾驶培训5期231人(其中1期41人正在培训中),162人取得五级(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取证率85.26%。

“我们聚焦安顺市‘两城三基地’建设和低空经济发展,结合关岭实际情况及辖区群众意愿,2024年,开设了首批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订单班,在全市率先开展低空应用技术培训工作。”关岭自治县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负责人唐丹说道。

随着低空经济持续升温,低空应用技术培训将进一步推动关岭低空应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有力促进“低空+”在文旅融合、运动消费、农业植保、公安巡逻、应急救援、环保测绘、电力巡查等多场景实现运用,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人机飞防可以根据油菜的种植面积、地形地貌和病虫害发生分布等情况,通过精准的定位和智能操控系统,将农药、肥料均匀精准施于油菜上,避免了人工施药可能出现的漏喷、重喷问题,让每一株油菜都能得到有效的管护,提高农药和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关岭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站站长潘会告诉记者。

2025年3月25日,关岭与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从平台建设、专家团队、培训合作三个方面围绕低空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根据协议,关岭将与中航工业合力打造“蓝天工匠”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构建低空经济人才队伍共育机制,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入驻低空应用技术培训实训基地开展相关培训,并组织社会化民航认证CAAC证书考培工作,在创新创优低空经济培训品牌的同时,让更多群众通过高质量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步增收。

据了解,CAAC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是由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签发的操控无人机的必备证书,操作员获得该执照,意味着取得了合法的无人机飞行资格,可以在航空测绘、巡检监测、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多个行业及领域从业。通过与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协议,关岭自治县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将作为目前全县唯一获CAAC执照培训资质的训练机构,将会常态化开展CAAC执照考培工作。

“我们将以培训基地为载体,以促进群众增收为中心,深化基地业务拓展,推动‘产训’深度融合,将培训基地建设为高标准低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构建‘培训-实训-考核’一体化服务平台,更好适应和服务于安顺市、关岭县特色产业需要,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唐丹表示。

下一步,关岭自治县将紧盯全县“三县一中心”发展战略,围绕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安顺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低空”+应用培训,积极探索“低空+文化旅游”“低空+农林植保”“低空+气象服务”等应用场景,全力让低空经济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