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度行政执法工作报告

日期:2025-01-16 17:39

来源:关岭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量:0次

字号: [ ]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本部门2024年行政执法基本情况

(一)执法案件办理情况

关岭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行政执法案件本部门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235件,其中,行政许可102件,占比43.4%;行政处罚67件,占比28.5%;行政强制0件,占比0%;行政征收征用0件,占比0%;行政确认0件,占比0%;行政检查66件,占比28.1%;涉密案件0件,占比0%。

(二)作出执法决定的案件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1.作出执法决定的案件引起行政复议1件,其中,行政处罚引起的0件、行政强制引起的0件,被纠错的共1件,其中,行政处罚0件、行政强制0件、政务信息公开1件;行政复议被纠错涉及的领域和事项为群众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等政务信息公开。

2.作出执法决定的案件引起行政诉讼0件,其中,行政处罚引起的0件、行政强制引起的0件,败诉的共0件,其中,行政处罚0件、行政强制0件。

二、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

(一)制度建设情况。

2024年度我局严格规范执法,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工作内容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等相关规定,推进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监督行政处罚职能的执行情况,指导行业内依法行政等工作。同时我局制定了《关岭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明确了局机关负责行政案件的审核,并明确由专人负责。

(二)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关情况。

1.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情况。我局全面落实执法公示制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一是强化事前公开。制定、印发、公示《关岭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权责清单》,明确了职责、权责,制作了行政执法流程图并及时公示,重点围绕“双随机、一公开”,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统一平台向社会公布。二是强化事中公开。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工作要求,在执法活动中主动出具行政文书,并告知当事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三是强化事后公开。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相关单位,按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及时将结果进行公示;同时,在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门户动态公示行政处罚案件,接受群众监督,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进行。

2.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积极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点采用方案记录、手机照片、执法记录仪录像等方式,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全程记录并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做好现场检查笔录记录工作。

3.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指定专门法制审核人员,明确审核范围和内容。重大执法决定先经法制审核通过,再报批局党组集体讨论,对重大复杂疑难法律事务,多方征求法律顾问、县司法局等相关意见建议再下达决定。

(三)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情况。2024年,我大队执法人员共参加4次培训,分别是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市住建局和市水务局组织的培训,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四)开展案卷评查和执法监督情况。2024年,共开展卷宗评查2次,评查卷宗5本,查找执法文书纰漏和瑕疵。

(五)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情况。我局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重点任务重点抓、主体工程主力建”,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纳入学习内容之一,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全面培养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切实提高我局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

三、行政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有待提高,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队伍成立时间较短,对执法人员未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业务指导培训,导致执法工作开展专业性不高。

(二)行政执法专业人员不足,办案设施设备条件落后,还不能满足现场办案、规范化办案、高质量办案需要,导致执法工作开展效率不高。

(四)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还需进一步沟通交流。由于综合行政执法涉及4个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涉及联系部门多,需待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联系。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对执法人员执法培训力度,专业性系统性学习行政执法业务知识,提升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确保各项综合执法案件快速、高效、高质量查处。

(二)继续加大执法人员引进力度,增加行政执法人员,扩充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办案设施设备采购力度,推进设施设备升级,及时保障办案需求,提高办案效率。

(三)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和合法化,坚持部门联动,加强与职能部门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大与行政管理部门相关领域学习交流,强化部门行业监管职能,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分享: